1960年2月周恩来总理视察热作两院(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的简称)时,了解到椰子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高产油料作物,一个成熟的椰子果实可以榨出二两油,心里总是装着人民的周总理指示“椰子的科学...
查看详情»
5月13日,油棕研究中心开展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探讨专题学术交流活动,曹红星主任主持会议,油棕研究中心及相关科研人员参会。
学术汇报与交流现场
会上,李睿博士作了“基因编辑技术在棕榈作物分子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探讨”的报告,从印度尼西亚棕榈油出口禁令导致棕榈油价格快速上涨与我国食用油供应自主性问题出发,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在油棕等棕榈科作物中的应用潜力和育种技术前景。
基因编辑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主要农作物的遗传改良,并且我国2022年颁布的《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为基因编辑技术在育种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政策指导。油棕研究中心在油棕杂交系中筛选出的优株优系具备不同类型的优良性状,为功能基因鉴定提供了研究材料。油棕等棕榈作物受限于传统杂交育种效率和遗传转化体系等因素,生物育种技术进步较缓,综合利用功能基因组和基因编辑等前沿分子生物学手段促进育种技术进步前景广阔。
曹红星主任要求中心团队尽快完成油棕果实发育期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高质量完成油棕果实代谢规律研究和总结。与会人员针对油棕shell基因影响果肉发育、主要代谢物转化积累规律、油棕果穗形态发育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等内容展开讨论,碰撞出思路火花,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对今后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版权所有